
作为湖南省唯一省级法人城商行股票10倍资配申请,湖南银行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规模扩张与盈利承压并存”的半年报,资产质量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影响显著,多项核心指标的变化引发市场关注。
2025年8月下旬,湖南银行正式对外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这份涵盖资产负债、盈利表现、股权结构及风险指标的报告,完整呈现了该行在上半年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经营状况——一方面,资产负债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展现出区域城商行的发展韧性;另一方面,盈利端核心指标同比下滑,资产质量面临的潜在风险也需警惕,“规模稳增、盈利承压”成为上半年经营的核心特征。
股权结构:前十大股东持股超75%,两大股东持股均破20%
从股权结构来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湖南银行总股本稳定在77.50亿股,股东总数为7662户,整体股权结构呈现“集中且稳定”的特点。其中,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超过75%,这一持股集中度不仅为该行提供了坚实的股权基础,也意味着核心股东对银行经营方向的把控力相对较强。
具体来看,两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尤为突出: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53%,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20.00%,二者均超过20%,成为该行股权结构中的核心力量。此外,报告还显示,截至期末该行股份总质押率为8.80%,较低的质押率表明股东股权稳定性较好,股权质押相关的潜在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资产负债:总额达6019.40亿,贷款、存款规模同步增长
在资产负债规模扩张方面,湖南银行上半年的表现较为稳健。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行资产总额达到6019.40亿元,相较于2024年末的规模增长6.47%,这一增速在同期区域城商行中处于合理水平,反映出该行在服务地方经济过程中,资产配置能力持续提升。
从具体资产与负债项目来看,核心指标同样呈现增长态势: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为3239.82亿元,作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业务,贷款规模的增长体现了该行对区域企业及个人信贷需求的支持力度;吸收存款余额为3686.25亿元,存款作为银行最稳定的资金来源,其规模的稳步增长为贷款业务扩张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撑,也反映出市场对该行的信任度较高。
盈利表现:营收同比降6.77%至56.02亿,净利19.43亿下滑2.63%
与资产负债规模的稳健增长形成对比的是,湖南银行上半年盈利端面临明显压力,多项核心盈利指标出现同比下滑。
今年的展销会紧紧围绕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国消费帮扶重点城市的工作要求,立足对口地区资源禀赋,不断扩大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和文旅等项目的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深化了上海与对口地区的产业协作、消费协作。
过度包装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会增加产品成本,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市场监管部门已要求责任方下架不合格的月饼产品,并指导企业整改。
数据显示,2025年1-6月,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6.0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60.09亿元减少4.07亿元,同比降幅达到6.77%;尽管营业利润实现同比微增,达到24.45亿元,但最终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仍未能实现增长,为19.43亿元,同比降幅为2.63%。
盈利表现的变化直接影响股东回报水平: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2元/股,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0.23元/股减少0.01元/股,股东的直接收益出现小幅下降,这一变化也需后续通过经营策略调整逐步改善。
盈利结构:利息、投资收益双增,中间业务与估值损益拖累明显
深入分析盈利结构可以发现,不同业务板块的表现分化,是导致整体盈利承压的重要原因。其中,传统核心业务与投资业务表现稳健,成为盈利端的“稳定器”,但中间业务与金融资产估值损益的下滑,则对盈利形成了显著拖累。
作为银行传统核心收入的利息净收入,上半年表现平稳且实现增长:2025年1-6月实现利息净收入42.45亿元,同比增长5.53%,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贷款规模的扩大及利息定价机制的优化,体现了该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基本盘仍较稳固。
投资收益则成为盈利端的另一重要支撑:同期实现投资收益11.46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0.92亿元,同比增长8.75%。投资收益的增长,反映出该行在债券、金融工具等投资领域的配置效率有所提升,多元化盈利渠道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然而,中间业务与金融资产估值损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作为中间业务收入核心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上半年仅实现2.72亿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下降37.77%,这一降幅表明该行在理财、代理、结算等中间业务领域的拓展面临挑战,中间业务对盈利的贡献度明显减弱。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变化:2024年同期该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33亿元,而2025年上半年则由正转负,变为-0.68亿元,同比减少5.01亿元。这一变化主要受金融市场波动影响,债券等金融资产估值的下跌直接导致该项目损益承压,成为拖累盈利的重要因素。
不过,成本端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利润压力。上半年该行营业支出同比下降,其中信用减值损失为13.53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4.97亿元,同比降幅达26.85%。信用减值损失的减少,既反映出该行在资产风险预判与管控方面的努力,也意味着资产减值对利润的侵蚀程度有所降低,为净利润提供了一定缓冲。
资本与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全线下滑,房地产相关贷款不良率高企
在资本管理与资产质量方面,湖南银行上半年同样面临挑战,资本抵御风险能力与资产质量稳定性均需进一步提升。
从资本充足率指标来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2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1%、资本充足率为11.72%,杠杆率为6.29%。与2024年末相比,上述四项指标均出现不同幅度下降,降幅分别为0.45个百分点、0.54个百分点、0.6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的全线下滑表明该行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减弱,后续可能需要通过补充资本、优化资产结构等方式提升资本实力。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虽微升但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贷款总额为3337.6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6%,较2024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看似变动幅度较小,但结合历史数据来看,2022-2024年三年间,该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累计增加2.66亿元,不良资产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
更需关注的是,不良贷款风险集中在房地产相关领域。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湖南银行房地产业贷款、建筑业贷款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计占总贷款的比重高达29.20%,这一占比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波动将对该行资产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房地产业不良率(上报监管口径)更是达到7.66%,远高于整体不良贷款率,成为资产质量的“高风险领域”。
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部分房企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不仅影响自身偿债能力,还已波及上下游的建筑业客户,导致该领域贷款面临较大的劣变压力。而作为衡量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指标,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拨备覆盖率为177.11%,较此前微降0.2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的小幅下降,意味着该行对不良资产的覆盖能力略有减弱,应对潜在资产风险的缓冲空间有所压缩。
(提醒:内容来自:湖南银行官网、湖南银行2025年半年报、金融界、公开新闻报道。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尾声:
“ 湖南银行依托地方政府支持与良好区域经济基础具备发展优势股票10倍资配申请,但其在资产质量、盈利及资本流动性等方面的风险仍需持续留意。”
杠杆炒股平台APP下载_短线股票卖出技巧_牛策略股票配资平台



